热点:
    智慧医疗的寒冬真的来了五大拷问告诉你
      [ 中国安防展览网 转载 ]
    收藏文章 阅读全文 暂无评论

      中医具有强烈的文化属性,但这让中医面临一些比较严峻的问题,突出一个就是“信”与“不信”的激烈冲突。信中医与不信中医在市场上呈现了泾渭分明的两派,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方面自然是在市场推广方面的阻力,但另一方面信中医的用户对中医方面的应用会有比较高的热情和粘性。

      另外,中医创业公司的创始团队也比较有意思,大多数都具有中医背景且对中医有一定情结。有个接触过的让人印象深刻的中医产品,竟然是几个志愿者自发组成的团队做出来的,日活居然也超过了2万。

      中医情结在投资人当中也同样存在,在已经接触过的投资人中,有些已经投出多个中医方面的项目;有些明确表示过,自己只看中医方面的互联网创业项目。不过这种情结表现得并不明显,毕竟对投资人来说,能挣钱才是关键。

      “很难说中医的互联网创业会成为一个新的风口,至少目前还看不到这样的明确迹象。”曾有投资人这样坦露过自己的心迹,但考虑到空白的现状,以及中医有可能具备的成长前景,提前布局还是有一定必要。

      与西医领域不同,中医所要考虑的资源积累可能略有些不同:医生和诊所,这是出诊、诊断资质的必备条件;中医药,能够获取的中医药品质如何;名老中医的处方,某种程度上这是个稀缺资源。

      不过,在一小波创业高潮之后,中医互联网领域似乎又归于平淡。

      如果做选择,还是“资源密集型”?

      回到最初那个话题,就是说,虽然移动医疗不再是焦点,但“战略层面”的布局依然是有必要的。所以,我们有理由关心的是,投资人现在关心的是些什么样的项目。

      有些投资人仍然关心模式。虽然大大小小的移动医疗创业公司已经出现不少,但从模式上看,也呈现出一定的同质化问题。而一旦有创业公司在模式上创新,仍可以迅速获得投资人青睐。比如名医主刀,仅5个月,融资就从500万迅速攀升至6000万。

      但模式创新的项目,往往可遇不可求。如果从客观要件分析,投资人会选择怎样的创业公司?

      前面已经提到了,已经具有一定营业收入的公司。投资人告诉我,并不是说他们看中的是这些收益,而是说,获得营业收入已经说明这家公司的产品真的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

      对于尚没有营业收入的创业公司,“我们现在看移动医疗的创业项目,主要会看是否具有三块资源:互联网资源、医疗资源和保险资源。”相比初期,投资人对移动医疗创业项目的把握标准显然更高了。

      保险是很多移动医疗创业公司在2015年最爱讲的一个故事。因为大伙儿经过几年的摸索发现,没法挣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接通保险。当然这个结论主要是基于美国的HMO模式得出,这玩意儿在中国究竟行不行得通目前还很难判断。

      总而言之,从投资人看来,掌握资源而且不同类型的资源仍然足够重要。移动医疗是不是也正式成为了一个“资源密集型”行业?

    security.zol.com.cn true //security.zol.com.cn/552/5523257.html report 2230   中医具有强烈的文化属性,但这让中医面临一些比较严峻的问题,突出一个就是“信”与“不信”的激烈冲突。信中医与不信中医在市场上呈现了泾渭分明的两派,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方面自然是在市场推广方面的阻力,但另一方面信中医的用户对中医方面的应用会有比较高的热...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阅读全文
    本文导航
    不喜欢(0) 点个赞(0)

    推荐经销商

    投诉欺诈商家: 010-83417888-9185
    • 北京
    •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