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单量不够时,那就提高客单值,也就是进行产品延伸,如家居、软装、家电等,这要考虑销售成本可控和供应链能支撑下提高销售额。当然,恶意增项漏项不算,这种严重损害用户体验的都是行业祸害。
另外,还可以进行产业联合,如做不了或不愿意做的局部翻新、产品安装等引入合作者。例如,与做后装修市场的个性定制微装服务的微装网合作,而阿姨帮已经跟不少互联网家装公司有合作。
二、优化产品、流程,提高用户体验。冬日严寒,对农作物可起到杀虫妨害的作用,再来一场大雪,那是天然的棉被;对互联网家装而言也是如此,在困难期,会将潜力发挥到极致,所谓背水一战,可能绝处逢春。
修炼内功,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怎么降低获客成本?如何优化链条流程提高用户体验?怎么解决工期延期?定制品的供应链有保障嘛,能杜绝过长甚至一两个月的延期吗?当然不少问题是彼此关联的,获客成本低了,提升用户体验各环节的一些投入可以多些,用户口碑好了,转介绍增加,获取用户成本会更低。这里捡重点说几个:
(1)加强内部管理,提高销售氛围
这一点看似没啥,其实是基础,比如目标任务是否按周、日分解,按渠道分解,按人分解?线上预约转化率、上门转化率、订单转化率、合同完成率、合同回款等是否完成?晨会夕会是否开得有效果?有没有销售氛围的紧迫感?团队访谈、培训、激励等建设是否有效?
如我爱我家网,在全国销售会议召开时,为了明确目标,在会议室外墙直接刷大字标语“冲刺四季度,拿下三千单,全力冲二亿,全国夺第一”,简单粗暴,形成很强的销售氛围。而从11月1日开始,历时18天,覆盖全国37个城市,吸引了7000多名装修客户,完成近3亿元交易额,在家装双11水分成灾之下也算难得。
(2)先把施工落地服务做好,要有回单
在家装领域,跑得快为啥容易出问题?为什么供应链和工程管控容易失控?因为原来没有一个月做过这么多工地,原有的标准经验可参考。而做好了才有工地回单,工地营销才玩得转;一旦没有工地回单,没有客户转介绍,背后肯定是用户投诉不断,无满意度可言的。工程部不是救火队,要将很多标准前置,制度化执行。
确实落地执行不易,滴滴打车推广初期,没有出租车公司愿意合作,创始人程维鼓励大家:再坚持一下,跑完北京全部189家公司,没有一家愿意跟我们合作,我们就放弃!最后争取到一家只有200辆车的出租车公司,老板只给了15分钟介绍产品。
以及百度打败谷歌,靠的是线下比谷歌多5倍以上的地推团队。相对标准的产品都落地都如此不易,家装可想而知,但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真的会建立核心竞争力。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