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概念下,更加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这是房企必须接受的趋势,当人的需求在改变,他们必须改变以往的方式,无论是运营还是思维。”罗元均表示。
多项难题待解
虽然“智慧城市”概念展现的是一片蓝海,但冲进蓝海之前,从上到下,都需要冲破一系列瓶颈。其中首要的问题之一,就是“钱”。
“‘智慧城市’等高投入工程完全依赖政府非常困难,在此背景下,PPP被认为是最好的运营方式,去年以来中央部委40多个文件力推PPP,2015年则是我国PPP实施的元年。”在“未来之城-城市发展新思维”国际论坛上,清华大学恒隆房地产研究中心政企合作(PPP)研究室主任王守清表示。
但其也指出,当前中国“智慧城市”的PPP项目,同样面临缺乏协调机构和机制、政府信用差、金融体系垄断、企业信誉不佳等诸多问题,而这直接导致参与智慧城市建设PPP项目的开发商或其他方面,都有风险。
此外,我国的智慧城市,机制本身也缺乏统一明确的协调机制、考核体系、评估标准。“智慧城市”作为一种需要通过新技术和发展模式打造的新的城市形态,对新的理念和思维都有需求。
“这或许也是开发商在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中面临的,比成本更值得注意的问题。”罗元均指出,细化到智能楼宇、楼盘修建、环保材料运用等细节,成本和盈利或许不是最大问题,因为这能利用运营的调整、物业的增值进行弥补,更重要的其实是房企是否能意识到以人为本,以及人需求的改变。即使现在不一定赚得到钱,也一定要变,走下去一定有好处。
近日,前世茂集团副总裁蔡雪梅也表示,现在绝大多数开发商都在投资所谓“最容易卖掉的户型”,却不真正研究客户所需,保守使得行业创新力大大下降,导致盲目拿地、盲目生产、盲目销售的状况。
“不得已,我只能创业。”说着这句话的蔡雪梅,或许也在说,在“智慧城市”等时代风口之下,房企亟需迎接新思维新方法。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