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可信计算技术创新
中国可信计算于1992年正式立项研究并规模应用,早于国际可信计算组织(TCG,2000年成立)。
研究TCG可信计算方案发现其体系存在的问题有:(1)密码体制的局限性:TCG公钥密码算法只采用了RSA,杂凑算法只支持SHA1系列,回避了对称密码,由此导致密钥管理、密钥迁移和授权协议的设计复杂化,也直接威胁着密码的安全;(2)体系结构不合理:TCG的TPM外挂调用是一种被动体系结构,无法执行动态主动度量。
中国可信计算经过长期攻关,不仅解决了TCG的上述问题,还形成了自主创新的体系,其创新点包括:
(1)可信计算平台密码方案创新
采用国家自主设计的算法,提出了可信计算密码模块(TCM),以对称密码与非对称密码相结合体制,提高了安全性和效率;采用双证书结构,简化证书管理,提高了可用性和可管性。
(2)可信平台控制模块创新
提出了可信平台控制模块(TPCM),TPCM作为自主可控的可信节点植入可信源根,在TCM基础上加以信任根控制功能,实现了以密码为基础的主动控制和度量;TPCM先于CPU启动并对BIOS进行验证,由此改变了TPM作为被动设备的传统思路,实现了TPCM对整个平台的主动控制。
(3)可信主板创新
在可信平台主板中增加可信度量节点(TPCM TCM),构成了宿主加可信的双节点,实现到操作系统的信任传递,为上层提供可信硬件环境平台;对外设资源实行总线级的硬件可信控制,在CPU上电前TPCM主动对BootROM进行度量,使得信任链在“加电第一时刻”开始建立;并利用多度量代理建立信任链,为动态和虚拟度量提供支撑。
(4)可信基础支撑软件创新
采用宿主软件系统 可信软件基的双系统体系结构,,可信软件基是可信计算平台中实现可信功能的可信软件元件的全体,对宿主软件系统提供主动可信度量、存储、报告等保障。
(5)可信网络连接创新
采用基于三层三元对等的可信连接架构,进行访问请求者、访问控制者和策略仲裁者之间的三重控制和鉴别;对三元集中控管,提高架构的安全性和可管理性;并对访问请求者和访问控制者实现统一的策略管理,提高系统整体的可信性。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