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正处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阶段,智能硬件迎来绝佳机遇,但行业乱象不可忽视。智能硬件行业标准有望加速推出,这对未来整个行业发展有益。
智能硬件是继智能手机后的新兴概念,它指的是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对传统设备进行改造,使之拥有智能化功能,硬件具备联网等能力。随着互联网的深度影响,我国智能硬件产业得以在2014年爆发,诞生出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移动医疗设备、车联网、人工智能、3D打印机等众多产品,市场热闹异常。
前景广阔,行业标准亟需出台
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智能硬件报告指出,2012年我国智能硬件市场规模仅为13亿元人民币,到2013年为32.8亿元人民币。2014年作为发展元年,智能硬件市场突破100亿元大关,暴增至108.3亿元,2015年智能硬件市场又进一步暴涨至424亿元,同比增长接近300%,预计到2016年,智能硬件市场规模可突破500亿元,达551.6亿元。
与此同时,国内智能硬件厂商数量也极为庞大,以电动平衡车为例,这一产品销量不及智能手环、智能路由器、智能秤、智能空调与智能手表,但厂商数量也不少,仅在深圳2015年从事这一产品生产的企业就超过了500人。
不过,由于标准缺乏,行业乱象众多。具体表现在价格虚高、无序竞争、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无保障等方面。在电动平衡车领域,厂商用劣质零部件、二次组装以降低成本的事情频繁被报道,这对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亟待改善。
标准落实的瓶颈:找准掣肘
互联网时代,也是用户至上的时代。智能硬件想要获得消费者的青睐,除了要从用户的需求出发,让用户能频繁使用,并与之产生粘性外,还需要行业协力建立统一的标准,推动智能硬件健康有序发展。
智能可穿戴设备
去年12月8日,智能硬件标准体系框架及可穿戴设备标准化需求研讨会暨三项国家标准启动会在北京召开。据悉,这三项国家标准包括《可穿戴产品分类与标识》、《可穿戴产品数据规范》、《可穿戴产品应用服务框架要求》。
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处长孙文龙在讲话中指出,智能化是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一个可穿戴产品也是一个可移动计算平台,未来发展空间无限。目前,在人机交互、设备互连等领域已有一定的标准化基础,三项标准是一个起点、一个原点,希望各方将其作为一项事业,做好相关工作。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二部副处长刘大山在讲话中指出,可穿戴设备形式多样,如何让产业有序发展,标准化的需求迫切。当前,ISO、IEC、ITU都已开展相关研究,国内工作刚刚起步。他对未来标准化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创新机制,将政策和形势贯穿到标准体系建设和机制建设中;二是各相关标准委员会要搭好平台,应用先行,加强基础性研究;三是立足国内,放眼国际,积极跟踪国际标准化趋势,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为企业走出去赢得发展空间。
智能家居
智能家电在近几年多次被提及以及被各家电厂商推崇,但是一直缺乏统一的标准,市面上虽然有很多的智能家电但是消费者的智能化体验却并没有落地。日前,中国家电研究院发布了国内首个智能空调的《房间空气调节器智能指数认证》的实时规则和技术规范,这也是我国首个关于智能家电的标准。
据了解,在新发布的《房间空气调节器智能指数认证》的标准中,明确的提出了智能空调应该设计智能功能、智能特性、智能效用三个方面。其中智能功能应该以用户的需求为中心,应当具备“安全、可靠、舒适、易用、节能”五个方面共24项对用户有价值的智能功能。
同时,智能特性需具备“自学习、自适应、自协调、自诊断、自推理、自组织、自校正”七个特性,真正做到用户智能体验。而在智能效用方面则以采用智能技术给用户在“安全、可靠、舒适、易用、节能”五个方面带来附加值或增值。
这一智能标准的发布,从标准化的层面为智能空调的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同时也实现了普通用户对智能空调的认知以及智能空调在企业的普及。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是家电行业的一大进步,相信有了对智能空调的标准,与其他智能家电产品相关的标准也会相继颁发,这对于推动家电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车联网
据媒体报道,目前工信部正组织起草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方案,修改完善以后将对外公开发布。华为、大唐等国内巨头力推的LTE-V,有望成为中国技术路线图标准。
机构认为,车联网标准LTE-V预计在2016下半年和2017上半年分步冻结,2018年开始商用推广,这将为国内通信产业在车联网领域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随着窄带物联网标准NB-IoT、车联网标准LTE-V的制定,物联网正迎来快速发展机遇。未来LTE-V终端领域,每年新增市场空间将达到500亿元左右;在车联网服务市场,每年新增市场空间将达到2000亿元以上规模。多个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的重磅政策将于近期陆续出台,在LTE-V领域有深入布局的公司值得关注。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