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季的到来,雷雨天气增加,近期关于雷击造成伤害的事件不断曝出。根据不完全统计,1997至2015年间海南总共发生了764起雷电灾害事故,共造成了473人伤亡,其中193人死亡,280人受伤。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海南岛8.67百万人口计算,海南岛平均每年每百万人中约有1.33人因雷击死亡,是全国的2.5倍。我国《气象法》、《防雷减灾管理办法》要求,防雷装置应当由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每年进行一次检查,像加油站、化工厂等易燃易爆场所,则每半年至少检查一次。那么目前我国防雷工作做得如何呢?日前,南国都市就此问题在海口展开调查?
隐忧:防雷装置被小区住户忽视,楼顶避雷针折断直接拆除
连日来,走访海口龙华、美兰等多个居民小区,对于居民楼上是否安装有防雷装置的问题,大部分的居民表示应该会有,但平常并不留意,认为那是物业管理的事情。而对于防雷装置需要年检的问题,“不知道。”“不是盖房时建好就行了吗?”这是大部分接受采访的市民给出的回答。
发现防雷装置被居民忽视的问题比较普遍。家住省经济发展公司国贸大院的住户王女士讲诉了这样一个经历。当年“威马逊”台风刚过时,她发现小区3号楼的一根避雷针折断,悬挂在楼顶上,随时都有掉落的可能。“我担心落下砸到人,就跟保安反映,他说他们会处理。”
王女士称,保安确实去处理了,他们上楼顶把折断的避雷针取下,但至今未见重新安装上去。“我们小区比较老了,楼层也比较矮,现在周边都是高楼,好像处于一个低谷的位置,有雷应该也打不到我们小区吧?所以我想没有避雷针应该也没什么事。”
6月30日,来到该小区走访发现,该小区有多栋结构相似的居民楼,有的楼顶上竖立的避雷针清晰可见,而有些居民楼在相同的位置,却找不到避雷针的影子。
对于有些居民楼没有避雷针的问题,采访多位小区住户发现,这个情况并未引起大家的重视。
大意:防雷装置维护靠物业“自觉”,多个小区物业不知需要年检
据专业人士介绍,避雷针的作用是“引雷”上身,但常年经受日晒雨淋、霜冻等严寒酷暑的考验以及锈蚀腐烂,往往导致其折断、腐化、接触不良等情况,这样的防雷装置不仅不能防雷,还有可能成为引雷装置,反而加重雷电危害的潜在危险。
此外,建筑物内部的防雷装置,由于其使用的材质主要是氧化锌压敏电阻元件及其它电子元器件,这些防雷器件在遭受一次或多次反复感应雷击后,其性能明显降低或劣化衰减,所以也必须要进行定期检查。
居民小区的防雷装置物业一般怎么维护?位于海口国贸地区的城市精英小区物业负责人介绍,他们一般在平常的巡查中会留意防雷装置的情况,如果发现问题,会及时通知相关的专业公司进行修缮。对于防雷设施的年检问题,该负责人表示,他们没有接到过气象部门的相关通知,但是他们物业每年都有例行的检查。
位于青年路的民安小区物业负责人介绍,对于防雷装置的检查,他们平时只依靠肉眼来判断,看到有问题了就会进行修缮。对于需要年检的问题,其也表示不清楚。
关于小区防雷装置需要聘请专业机构年检的问题,走访国贸路、青年路等多个小区,大多数物业称不清楚这方面的要求。平常维护检测,主要靠物业人员肉眼辨认和涂刷油漆,检修维护的时段也较随机。
缺失:居民小区需要自己申请年检,主管部门坦承落实不到位
目前,海口地区居民小区防雷装置的年检情况如何呢?据了解,隶属省气象局的海南省防雷中心,是海南唯一一家能为海口周边地区提供防雷装置检测服务的部门。省气象局法规处主任科员陈胜介绍,省气象局每年汛期前都会通过媒体发布防雷安全检测通告,提醒大家雷雨季来前进行年检,除一些大型企业、单位、工厂和少数单位宿舍外,普通商住楼和居民小区来申请检测的非常少。
“易燃易爆场所、中小学等牵扯到人员密集的地方到了检测期限,他们都会对接联系。”省防雷中心检测科科长张茂华说,每年年初,省雷电中心会以邮件的方式向各个单位发送年检的文件通知,等待客户反馈申请检测,根据报来建筑物的状况,初步出据检测费用单,与客户签订检测合同。
“收费是按照物价局的相关标准,每个检测点为70元,分摊到每家每户的话并不贵。”张茂华说,专业的防雷检测需要设置不同的检测点来测试建筑物顶部避雷带、引下线、接地端子、电源及信号系统接地等多个方面,检测点的多少要视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而定。
根据《防雷减灾管理办法》规定,已有防雷装置,拒绝进行检测或者经检测不合格又拒不整改的,气象主管机构有权责令整改,并可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既然气象主管部门有处罚权,可仍有不少居民小区对防雷装置年检视而不见,甚至“不知晓”。6月29日晚上,在《承诺与兑现》节目中曝光了小区物业不知道或者不愿意花钱去检测,省防雷中心又落实不到位,国家制定的强制检测项目成了一纸空文的问题。
省气象局副局长辛吉武现场做出回应称,目前省内防雷工作牵扯面广,目前还没有向市场放开,导致造成检测单位少,回去后要积极整改。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