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在智慧化的呈现
因此,以工业4.0来说,环境监控与安全监控是其中一个重要范畴,摄影机的监控除了掌控人员入侵问题外,还能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提供重要的数据收集,如透过摄影机判断哪些生产环节可能产生问题,进而改善生产质量等。日本谈的工业4.0是人机协同合作,当人跟机器同时运作,就需要很多监视设备去确定该运作方式不会对人造成危害或影响。另外,厂内的空气、温湿度、微粒(par ticle)等亦是监测重点,比如无尘室中需监测微粒浓度以控制良率,因此在自动化过程中结合无人搬运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 AGV),在循环过程中将侦测内容做实时分析。蔡育才指称,现在谈环境监控,已不仅是狭义的门禁、电子围篱,而是衍生为一种生产设备运作的校准、监视甚至管控机制。
台塑网软体开发处系统分析师郭沛恩直接点明,工厂智慧化的重点在于智能制造(I n t e l l i g e n t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智能制造的目标,简单来说,即是将人工智能融入制造过程的环节中,透过智慧机器与人所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系统,可以自动监测生产线运作 过程,亦可自动调整、自动组织,甚至在制程中整合设计、加工、控制及管理等过程,取代人类在制造过程中的部分劳动与脑力,以适应外界或内部的变化环境。
回归到制造业本质,生产要素是否能做优化的利用,从制造环节去重新检视整个生产环境,包括原料管控与流程,让用户全盘掌握制程,并透过系统平台的分析运算能力,建立设备信息及反馈的数据库,而不一定要达到全面性的工厂智慧化。金融业、服务业、媒体业都在不断更新,如果制造业可以有一套系统让用户的产业价值链有效提升,那么,它已经开始走向智慧化的道路。
工厂智慧化进程:环控、环安、中控
研华台湾区业务经理谢明道提出工厂若想要智慧化,需经过环安─环控─中控(CMS)的历程。物联网时代改变了环境监控的样貌,为环境监控带来重大改变,从个别设备的数据分析,演变成彼此可串联互通,透过大量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并将此数据转换为计算机可读取的讯号,这些讯息变成具有价值的信息,用来作为分析判断的基础。环境监控的范围扩大,便得了解厂房安全的风险特征,尤其厂房内使用特殊性气体及化学品的种类繁多,如何从源头为生产环境安全把关,成为生产业界追求的目标。
有了环境监控、工业安全的概念应用后,需要倚靠“中央监控系统”,将电力、空调、照明、消防、门禁、CCTV等所有监控系统集中到一个区域,实行统一管理,发挥群体整合控制之综效,中央监控就像是人体的大脑与神经回路,掌控工厂的内外机具设备和人员状况,终至落实智能维运、智能制造的目的。传统产业若能及早导入客制化的中央监控系统解决方案,生产效能必定更加显著,因此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将会是高科技厂房提升工业安全与环境监控质量的利器。
工业4.0强调的不是把东西换成自动化机台、自动化设备,不是要取代人力,而是在加工环节中加入自动化程序,提升产品质量良率,对工厂而言,减少人力成本,根据不同的环境行业做大数据分析,增加产品产值,才是真正有感并能加以实行的策略。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