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企业如何走向DT时代
如前所述,安防信息化系统前端点数和联网的发展,带来的最显著的结果就是安防大数据的诞生。当前,安防大数据的来源主要是各地每天产生的数以万计的图像及视频数据,囊括公安、交警、城管、海关、能源、金融、教育、园区、住宅、娱乐等场所所获取的视频监控数据,而随着各地视频接入规模从几千到几十万规模化地增长,以及安防监控对高清、智能、联网的要求越来越高,每天产生的数据量正以惊人的速度在不停地累积。
那么,这些安防大数据要如何利用才能服务大众,才能产生更高更“贵”的价值?从技术角度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发展:一是前端信息采集的多样化,二是平台系统的智能化,三是客户群体的多样化。
前端信息的多样化
从前文分析可以看出,在DT时代,系统要能更智能地为用户提供实时有效的信息,也就是说需要以各类综合信息的积累为基础。那么在安防系统中承担着采集任务的前端部分,要能够将各类信息实时地进行搜集。近些年来,有一些有一定规模和远见的安防企业,在综合信息采集前端设备的研发方面早已先知先觉,推出了大量的新产品,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包含各类信息的一体化采集设备,比如能够同时采集视频、声音、数据的一体化采集设备,目前市面上已经有非常多的成熟产品;另一个发展方向是与其他应用或者需求相结合,比如,已经出现大量的同时兼顾景观需求的采集设备。另外,在DT时代还有一个突出的变化,那就是个人终端功能的演进。比如一些导航类的终端,在利用导航系统为自我服务的同时,自身也在作为采集设备,为系统的信息积累做贡献。
平台系统的智能化
在完成了信息的采集之后,接下来就需要进行汇聚和存储。DT时代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大”,在大数据遍地的今天,数据的收集也好、处理也好、挖掘也好,“大”字是核心。
在平台系统中,最基本的处理技术需要包括云存储技术,数据预处理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智能分析技术,机器学习、决策、调度技术等。另外,对于潜在用户的需求和使用习惯法方面的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真正将这些大数据进行有效的存储、管理、挖掘、调度之后,以用户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展示在用户面前,才能使真正的实现了海量数据的“金山”化。
客户群体的多样化
安防领域最初的发展驱动来源于社会对治安的需求。以平安城市为例,在政府部门主导下,大量监控点的建设实现了城市重点区域的全覆盖,大大提高了案件的处理效率,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后来,随着智能交通、园区监控甚至是家庭安防等各方面需求的涌现,视频监控的客户群体迅速扩大。正因为极大地满足了政府用户、企业用户、公众用户各个阶层的需求,并且主动拥护了各类用户的需求,视频监控一直以来都是安防行业的重头戏。另外在政府部门主导下,视频资源贡献和避免重复建设也已经成为平安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目前,在一些走在前列的智慧城市,比如“智慧银川”的建设中,通过云平台、智能调度的建设,已经实现了政府多部门资源共享,为同一套系统客户群体的多样化树立了应用上的典范。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