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连着千家万户,确保公共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虽然,我国公共安全形势总体是好的,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今世界已进入风险社会,我国正处于公共安全事件易发多发期。且我国公共安全新隐患增多,各种潜在危险源大量存在,问题复杂性加剧,呈现经济问题与社会问题相互渗透、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相互影响、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作用的特点,防控难度加大。为此,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主动适应新形势,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始终保持高度警觉,任何时候都不能麻痹大意。近日,北京市召开2015年第四季度全市公共安全形势分析会议,公布四季度公共安全风险点和将采取的相应措施。
风险一:供暖季易现空气重污染
背景——通过分析对比近10年来空气质量数据,四季度发生空气重污染的平均天数为23天,10月、11月、12月分别为7天、8天、8天,占四季度总天数的四分之一左右,即平均4天发生1天重污染。
分析——秋冬季转换期,冷暖空气交替,污染物扩散能力强弱变化较大。在稳定的天气形势下,由于昼夜温差作用,逆温出现频率高,空气中污染物积累速率较快,容易出现积累型空气重污染。
2012年以来,四季度发生空气重污染逐步呈下降趋势,2012年至2014年四季度平均发生16天。虽然发生天数减少,但重污染的污染强度较大,2014年四季度发生连续三天及以上的空气重污染3次,较历年明显增多。
受持续厄尔尼诺气候影响,今年华北地区秋冬季气温偏高,冷空气活动偏弱,再加上采暖季燃煤污染源排放量增加的叠加影响,增加了出现空气重污染的概率。今年本市新修订的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中规定,空气重污染持续3天以上(72小时以上)即启动红色预警,应急启动门槛大幅降低,今年四季度若遇极端不利气象条件,极有可能会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
措施——从气候特征来看,本市四季度气候比较干燥,冷空气活动增多,有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天气,供暖部门应尽可能根据供暖天气预报适时进行供暖,节约能源。
本市严格落实清洁空气计划各项减排措施,重点抓好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加大平房煤改电、农村地区“减煤换煤”、老旧机动车淘汰更新、工业企业百项环保技改工程。继续加大对施工扬尘、道路扬尘、露天烧烤、露天焚烧、地面裸露等问题的查处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或减缓空气重污染发生频次和强度。
不断健全监测预报与会商机制,加强中长期预报。遇空气重污染将提前发布预警,各成员单位迅速采取强制性应急减排措施减缓污染物积累,通过媒体发布预警信息,方便公众及时了解空气重污染情况及相关应急措施实施情况。
今年本市降低了红色预警启动条件,且四季度污染物扩散条件相对不利,有较大可能出现连续3天及以上空气重污染天气。届时将通过应急值守系统发布红色预警。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