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是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形成的一种新型信息化的城市形态。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2013年,包头市石拐区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两年多来,智慧城市建设让石拐区向现代化、智能化迈进,让这座国家资源枯竭型地区转型发展更具实力。
智慧统领建设
行走在石拐区喜桂图新区街头,浓厚的现代城市气息扑面而来,绿地、楼宇、广场改变了这片荒地的原貌,街巷整洁、水电气暖等管网全部入地,当阳光挥洒而下时,街道和楼宇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彰显着新石拐的魅力。
尤其喜桂图新区的“深度开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信息数据库等新一代“智慧城市”信息技术的运用,让“地上不平、地下采空”这个资源枯竭型的老石拐印象变为过去,现代科技有力的加速器作用,也让石拐区在灵魂深处流动着华丽转型的脉动。
区委书记雪松说,石拐区围绕市情、立足区情,确立了生态立区、科学发展、创新驱动、富民兴区发展定位和一轴三核联动发展、生态隔离科学转型发展路径。
被定义为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的智慧城市概念,逐步开始运用到实际。而这些城市功能硬件建设等智能化的组合率先从夯实地理信息数据库展开。围绕提升居民幸福指数这一中心,一场推动城市管网、无线城市、三网融合等主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展开。
按照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申报任务书的目标和要求,石拐区已完成了喜桂图新区城市数字化、矿管监控联网、环境在线监测、地理信息中心、电子政务外网覆盖等工程,今年以来,相继实施了平安城市、云计算中心、综合指挥中心、三网融合等项目建设,智慧石拐一期任务进入收尾阶段。目前,智慧就业平台已初具雏形,“网上五当召”智慧旅游手机应用正着手上线,新区33个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正在打造物联网运行模式……761平方公里的石拐区被赋予了更多“智慧”元素。
借助专家智慧
为了克服顶层缺失造成的建设任务描述不清、系统开发边界模糊、项目应用体验繁杂等问题,石拐区邀请清华大学团队,入驻石拐区喜桂图新区,开展“智慧石拐”顶层设计工作。
基于时间、空间、技术和“以人为本”四个维度,总体把握土地资源、区位地理、人口素质、信息化基础等区情特征,清华团队系统性地提出石拐区建设和发展的思路和步骤,进而提出不同时空维度下智慧石拐的定位和目标。
据介绍,清华大学专家们提出的智慧石拐建设的核心概括为四个方面,即信息之路、交通之路、发展之路、保障机制。
信息之路。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覆盖全区的电视、电话、网络建设,为综合指挥中心实现多部门互联互通和多信息同屏显示,建成以办公自动化和全息政务管理为核心的智慧政务体系。
交通之路。打造地区交通运输及监管新体系,重点整合云平台、交通信息采集、信号控制、信息发布、货运管理、停车管理等要素,统筹建设覆盖新区、旧区、五当召景区的综合智能路网管理体系,同时将运用地理信息、视频监控、GPS定位等先进技术实现对石拐区矿产资源的科学管理。
发展之路。在充分挖掘地区旅游、文化等资源的基础上,借助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打造智慧旅游产业;围绕生态立区、科学转型的核心,借助物联网感知、精准农业等技术提升三次产业发展及资源管理建设,打造智慧生态产业,建设智慧物流产业,发展智慧工业园区。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