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观念中,人们对机器人的认知处于“工业生产流水线上替代人力的机械产品”。但随着家用设备的不断智能化,用户会提出更为智能的需求,因此服务机器人市场会快速增长,甚至超过工业机器人市场。在机器人世界杯产业峰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秘书长、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秘书长徐晓兰表示,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以个人、家庭、行业服务为特征的服务机器人已接近2500万台套、280亿美元,超过工业机器人市场的一半。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一个个关键技术的突破、需求量的激增等,服务机器人在不久的将来会以“亲民”的价格飞入寻常百姓家。
需求旺盛,服务机器人闪耀机器人世界杯
动感的舞蹈、丰富的肢体动作……在近日举办的第19届世界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上,科大讯飞机器人“小柔”、“小智”成为大明星。据了解,“小柔”是个具有智能对话与情感表达功能,拥有丰富的肢体运动能力的机器人,而“小智”则具有感知智能和浅层的认知智能,可实现智能对话、语义理解、人脸识别与肢体识别,具备自主知识学习能力,未来面向家庭服务领域应用。
本届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国际盛宴。在赛场展示区,包括德国库卡公司、美国英特尔公司在内的国际巨头,也携其新型机器人产品到场。作为这场球赛的组织者国际RoboCup联合主席ItsukiNoda说,“引入人工智能后,机器人变得跟有灵活性”。而为大多数机器人提供芯片的英特尔,其全球副总裁倪健安表示,“机器人更加智慧而又复杂”。咖啡机器人、送餐机器人、迎宾机器人、护理机器人等展区里的多款服务型机器人让人不禁感叹服务机器人有望进入普通家庭的可能性大大提升。
服务机器人虽是机器人家族中的年轻成员,但发展迅猛。“随着应用逐步的扩展,服务机器人也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机器人企业从汽车行业向电子信息制造、食品加工、物流等传统行业渗透。”徐晓兰介绍,机器人应用从工业领域向家具服务、医疗康复、教育娱乐、国防军事等领域快速扩展。作为近些年来出现的“新宠”,服务型机器人的市场占有率高达一半以上,给消费者带来了更智能、更便利的生活体验。
技术跟进,我国服务机器人迎来拐点
对于制造行业,2015年以来最为重磅的政策就是《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其中提到,我国要大力推动优势和战略产业快速发展机器人,包括医疗健康、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服务机器人应用需求。所以,RoboCup中国委员会主席、中国科技大学教授陈小平表示,2015年,服务机器人到了从实验室走向家庭、走向社会的关键节点。
事实上,资本市场十分看好服务机器人。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称,阿里巴巴和富士康近期各向软银旗下的机器人公司Aldebaran注资1亿多美元,推动其主打产品情感陪护型机器人Pepper的销售。同时,我国服务型机器人创新空间也在不断扩大。哈南机器人产业园近期孵化出了国内首创全新爬楼机器人和服务类中最具代表性的餐饮机器人,还有诸如市面上的“地宝”机器人(扫地)、“窗宝”机器人(擦窗)、“沁宝”机器人(空气净化)等均让广大消费者为之眼前一亮。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