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OLED技术的发展
有机发光显示技术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在发光效率方面,OLED远远高于PDP、CRT的水平,目前荧光小分子器件的发光效率已经超过16lm/W,而磷光小分子器件的发光效率则已接近30lm/W,绿光器件的寿命达到了1万小时以上,红光器件和蓝光器件的寿命也已达到实用化的基本要求。能够推出全彩色OLED的公司和研究单位越来越多,采用低温多晶硅TFT驱动的全彩色器件也已经被开发出来;白光OLED得到了广泛的重视,目前的白光实验片可以在100cd/m2的亮度下保持10万小时之久。
OLED近期的技术发展方向是解决器件的成品率、寿命和彩色化问题。从长远来看,OLED未来的发展必将沿着小尺寸-中尺寸-大尺寸-超大尺寸、单色-多色-彩色、无源-有源、硬屏-软屏的脉络进行发展,最理想的OLED显示器应该是LTPS-TFTOLED。
据统计,目前国际上与OLED有关的专利已经超过6000份,其中最根本的专利技术有两类。小分子材料和器件的基本专利由美国Kodak公司所有,高分子材料和器件的专利由英国CDT公司和已被杜邦收购的Uniax公司拥有。此外,磷光材料和器件的开发也已取得突破,磷光材料的主要专利由美国UDC公司所有。当前小分子OLED全彩产品已经问世,由于材料供应较为稳定,且不像PLED受限于彩色化困难的瓶颈,众多厂商以小分子OLED为主流技术。
三、OLED的产业化现状
在量产技术逐渐成熟的情况下,OLED产业将持续成长,世界各大光电厂商纷纷加入竞争行列。目前国际上从事有机发光显示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的公司有100家以上,其中一部分公司已开始进行批量生产。欧美地区也有众多公司投入研发,如CDT、Kodak、DuPont、UDC、eMagin、PHILIPS等;在日本的主要公司包括三洋、东芝、东北先锋、索尼、精工爱普生等;韩国已有三星、LG电子、现代电子等10余家企业宣布涉足OLED产业;我国台湾省也有铼宝、东元激光、友达、悠景等多家厂商投入到OLED产业。
我国有30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从事OLED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主要包括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吉林大学、上海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长春光机所、北京化学所、北京维信诺公司、上海航天上大欧德公司、上海广电电子集团、广东信利公司、TCL集团和五粮液集团等。其中,在从基础研究到工艺技术开发和中试生产的整个过程中,维信诺公司与清华大学一道建立了国内完善的OLED科研开发体系。维信诺公司与清华大学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并通过该实验室开发了大量的专利技术,到目前为止,已经申请了近40项国内外OLED专利,内容覆盖了材料、器件结构、器件工艺和驱动电路等。此外,维信诺公司和清华大学还积累了大量有关OLED研发和产品开发的Know-how技术。据悉,维信诺公司拥有我国内地第一条OLED中试生产线,开发出了多款产品,是目前我国内地第一家也是惟一一家能向客户批量提供自产OLED产品的厂家。维信诺公司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建OLED大规模生产线。
1998年,日本先锋公司率先推出了OLED车载显示器;2000年9月,Motorola推出第一部采用OLED显示屏的手机;2001年12月,铼宝公司推出了使用自产的单色OLED显示屏的手机产品;2002年9月起,三星公司开始批量推出使用256色OLED副屏的手机;2003年,柯达推出第一部使用OLED显示器的数码相机;2003年下半年到现在,国内外有多家公司推出带有OLED显示模块的手机产品和MP3产品。
据市场调研公司iSuppli的数据显示,2003年OLED显示器生产商共出货1730万个OLED,其中东北先锋占据了40%的市场份额,三星(SamsungOLED)占据了33%,铼宝占23%,SKD公司占约2%,其余2%被其他公司分享。手机副屏和汽车立体声音响显示屏几乎垄断了OLED的应用市场,两者占到整个OLED产品应用市场98.1%的份额(出货量计),其他的应用包括数码相机、MP3播放器、剃须刀、手机主屏和其他微显示产品等。2004年,OLED显示器生产商搭上数字随身听的顺风车,找到另一个OLED可以发挥的市场——微型便携数码市场。我国台湾省铼宝、悠景、东元激光等厂商,都已经出货给数字随身听业者。业者估计,今年全OLED出货3000多万片当中,七成是供给手机副屏用,三成是提供给数字随身听之用。
DisplaySearch认为,随着在材料研究、生产工艺、成本控制、市场应用等方面的进展,2003年以后OLED市场的增长势头会更大,2008年,OLED市场将达到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0亿元),从2003年到2008年,平均年增长率达68%。
OLED的市场趋势从OLED的发展趋势看,初期OLED将以单彩无源PM-OLED产品为主,主要应用在小型便携式产品上,如手机、PDA、掌上游戏机、车载显示器等,以发挥体积小功耗低的优势。2~3年后,随着低温多晶硅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可生产13~15英寸乃至更大尺寸的有源AM-OLED显示屏,产品延伸至笔记本电脑、电视等领域。研究人员已用弯曲的塑料基板替代现有的玻璃面板,实现了软屏显示,柔软的OLED显示屏批量生产后还可望进入电子纸市场,另外白光OLED可能在未来成为新型平面光源。
2001年,Sony和三星公司分别研制成功13英寸和15.1英寸有源有机发光显示屏;2002年,17英寸TFTOLED样机由日本东芝公司研制成功;2003年,日本索尼更推出了24英寸TFTOLED样品;2004年5月,爱普生公司推出了40英寸采用喷墨技术制备的高分子OLED显示器,并预计2007年将可以提供产品。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