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副作用,除了空气环境更糟糕之外,还有一点则是拥堵的交通,尤其是在一线城市生活的人们想必对此更有感受。有人将其称之为是城市之痛,而有人认为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经阶段,中国正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智能交通无疑是一个选择,而把交通和信息技术联系起来成了最佳办法。
在12月9日举办的以“大数据时代的智能交通”为主题的首都创新驱动发展展示交流活动上,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周立军讲到:“不管是智能交通依靠大数据,还是大数据推动智能交通,在这个时代,智能交通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交通数据价值待挖
1999年至今,清华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姚丹亚已经在智能交通领域作了近15年的研究。不过,他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位“搞交通的研究者”。
“我研究的是怎么把交通和信息技术很好地结合起来。”姚丹亚说,正因如此,他们将自己的研究方向定位为“智能交通”。
“道路交通中,最严重的两个问题就是交通的安全和出行的效率。当下,尽管车的核心技术在安全性上做得很强,但是还有很多的安全漏洞。同时,由于信息力度不够,我们只知道交通的统计数据,并不知道每一辆车即刻在哪里,速度怎么样。”姚丹亚说。
近年来,交通大数据的发展,为交通应急和安全保障提供了新思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不仅仅给智能交通系统注入新的技术内涵,也对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模式、理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理事长吴忠泽说。
智能交通面临着发展的新机遇。“交通数据采集范围、广度和深度都在急剧增加。”吴忠泽说,以北京为例,6万多辆出租车一天就会产生上亿条GPS数据,车牌识别、交通监控视频等的数据量会更大。
“传统交通数据的分析方法,已经很难有效支撑如此庞大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所以交通数据的深层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开发。”吴忠泽说。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