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7年中国智能交通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2012年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规模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包含智能公交、电子警察、交通信号控制、卡口、交通视频监控、GPS与警用系统、交通信息采集与发布和交通指挥类平台等10个细分行业的项目数量达到4527项,市场规模达到159.9亿元,同比增长21.7%。作为智能交通应用重点,电子警察倾力发展。
电子警察有效弥补警力不足
电子警察系统通过采用现代化的管理体制,向科技要警力,用科学技术监督疏导交通以减少违章,对城市道路进行全面监控,为交警执法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减少了因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间接的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虽然电子警察系统的应用已经比较普及,但在实际应用中,电子警察系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易受天气、光线、路况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严重地影响着它的进一步发展。
早期电子警察系统主要是通过在道路路基下方埋设感应线圈来获取车辆的违章信息,这种设备经过多年的使用和改进其优点是精度较高,设备也较稳定,而且也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但也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如路基的软基问题严重地影响检测精度甚至造成感应线圈的损坏;感应线圈不易安装且易受路面的维护而破坏。
由于基于感应线圈的电子警察系统存在以上的缺点和不足人们就开始研究新的非感应线圈检测的电子警察系统。随着技术的发展,视频检测方法逐渐成熟起来,在道路监控的日常管理中已经能满足对车辆违章信号的检测。视频检测方法就是将视频技术应用于电子警察系统,作为整个系统的网络前端监控点,以其全天候、全天时、实时监控等特点在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弥补警力不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两大核心技术支持系统发展
“电子警察”系统具有高技术含量,可以对超速、逆行、闯红灯、禁停、压黄线、抢占公交车道等一系列违章现象进行自动、全天候的监控、执法和处罚。从采访中笔者了解到,能实现这一系列功能的核心技术主要是车辆视频检测技术与车牌识别技术。
◇ 车辆视频检测技术
目前,在各城市"电子警察"系统中主要使用的车辆检测器是线圈感应器和视频检测器。地埋感应线圈检测器因其可靠性高,准确率较高,而且价格低,一直被广泛使用。不过,随着电子技术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以及功能强大的数字处理芯片的出现,车辆视频检测技术也开始迅速发展起来,与线圈检测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越性和高性价比也已渐渐得到业内人士的公认。
所谓车辆视频检测器,其实是一种基于视频图像分析和计算机视觉技术对路面车辆运行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的集成系统。它能实时分析输入的交通图像,跟踪图像中的车辆,以获得各种交通数据。目前在闯红灯、超速、禁行移动"电子警察"系统中,都开始采用了视频车辆检测技术,在不久的将来,传统的地埋感应线圈将逐渐被取代。
◇ 车牌识别技术
车牌识别作为"电子警察"系统的另一核心技术,应用在多项子系统中,如闯红灯监测系统、超速监测系统、逆行监测系统、禁行监测系统、公交车道监测系统、非机动车道行车监测系统、压双黄线监测系统、紧急停车带行车监测系统、移动式车辆稽查系统等。
据了解,车牌识别的流程可分为车牌定位、车牌预处理、字符分割和字符识别四个步骤。车牌识别系统采用先进的模糊图像处理技术,能很好地实现对于车牌的整体倾斜、文字倾斜、污损和模糊等的处理,将人眼都很难辨别的车牌号识别出来。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