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本月20日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发生爆炸事件影响,近期,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机场已悄然提升安检级别。在安检领域有一条不变的法则,即安检技术必须能灵活迅速地应对不断出现的新威胁,同时又能让旅客感受不到任何压力。近期,国内许多重要机场安防安检实现升级,那么机场安防升级之后能否做到安全与亲民“鱼和熊掌”兼得呢?
沪、京、深等地机场安检悄然升级
22日11时36分,上海机场集团通过官方微博首次证实,为有效维护民用机场公共秩序和运输安全秩序,确保民航空防安全和旅客生命财产安全,自7月21日起,上海浦东、虹桥两机场持续开展候机楼出入口的防爆检查。
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该航站楼候机厅所有旅客通行的入口处均已增设防爆检测点,旅客登上飞机前至少需要经过三处安检“关口”,而在日常的安检口,所有旅客都必须脱鞋、解皮带。
而21日首都机场警方表示,首都机场3个航站楼已经启动了防爆安检预案,安检部门也提高了安检级别。深圳机场则表示,根据民航局要求,该机场从昨天6:00起至7月31日,分别在A、B、D候机楼各入口进行防爆安检,期间候机楼部分入口将临时关闭并实行单向进出。
防爆安检产品市场面临困境
从技术角度看,常用技术还不能满足应用需求,一些新技术有望解决存在的问题,国内核心技术掌握还不够,新技术研究力度不足;从产品角度看,大部分产品没有相关标准,爆炸辅助物探测设备在当前应用中占主导地位,产品国产化水平还偏低;从标准化角度看,目前国内外均未形成系统的防爆标准体系,标准制定与产品发展不相适应。下文对防爆安检产品市场问题进行分析。
1、自主知识产权少,竞争力弱
具有自主研发技术和知识产权的企业少,移植国外技术或代理国外产品企业多,很多核心技术和产品必须依赖进口,如X射线设备的核心器件成像探测器国内基本依赖进口。具有相当规模、国际竞争力强的企业少,以中小企业居多,大多数企业规模小、力量弱、产品技术含量低、品种单一,不具备整体解决能力,国际竞争力差,市场占有率低。
2、产品种类少,技术含量低
目前国内产品主要是探测类,防护类与处置类较少,而在探测类产品中以X射线检查和金属探测等传统的爆炸辅助物探测设备居多,炸药探测和爆炸装置探测产品少。新技术产品少,一些新技术产品国内还刚刚起步,如激光拉曼违禁液体检查仪、背散X光机等,一些国外已经初步应用的高新技术产品如被动毫米波摄像机、被动太赫兹探测器等国内还未掌握技术,一些已得到广泛使用的产品如非线性节点探测器等也没有国内厂家生产。
3、性能与国外产品存在差距
大多数产品性能指标比国际水平低,如微量炸药探测类设备在探测的灵敏度方面比国外产品偏低,常量炸药类设备在炸药识别上还与国际产品存在差距,成像类探测设备在图像分辨率、图像自动识别报警等方面存在差距。但国内部分设备也具有我国特色,更符合我国实际,比如国外微量炸药探测器不注重对黑火药的探测,而国内设备在这方面性能显得更优于国际先进产品。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