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NAT穿越
用户NAT种类多样、配置复杂,如何解决NAT穿越问题,保障视频监控业务的顺利使用,是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实施时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解决NAT穿越问题的主要方案包括:
方案1:服务器中转信令与媒体
方案描述:服务器中转方案中,监控前端摄像机与客户端设备分别与监控平台建立连接,由平台对视频流进行调度转发。
(1)优点
· 可以解决前端以及客户端的任何NAT的类型;
· 可以简单实现组播、广播等应用场景。
(2)缺点
· 服务器中转业务流不能满足部分客户的需求;
· 服务器中转带来迟延增加,体验降低。
方案2:客户端与前端点对点媒体传输方案
方案描述:旨在解决市场需求中客户端与前端直接建立媒体通道的要求,设立NAT中转服务器,通过它令客户端、前端了解自身网络环境状态,以便于双方建立媒体链接。
(1)优点
· 无需平台中转,避免数据泄漏等业务风险;
· 点对点媒体传输,传输迟延缩短。
(2)缺点
· 无法穿越对称型NAT。
无线视频监控传输优化
随着3G技术的发展,数据业务对网络带宽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普通的3G峰值速率已经不能满足用户对于无线带宽的需求,尤其TD-SCDMA技术,由于载波带宽的限制,在2:4的时隙配比下,网络仅能提供上行256kbps、下行1.68Mbps的峰值速率,即使引入HSUPA技术,也仅能提供上行560kbps的峰值速率,远远不能满足TD-SCDMA业务发展的需要。
针对TD-SCDMA带宽不足的问题,目前业界尚无很好的解决办法,主要的尝试包括如下。
·推出用于视频监控业务的双卡终端:期望两张SIM卡同时为一个用户服务。该解决方案的缺陷在于:缺乏与网络侧的沟通机制,网络侧可能将该终端的两张SIM卡分配于同一载波上,如此则不会带来容量的提升;
· 双载波捆绑技术:由于芯片技术尚不成熟,短期内无法引入。
方案设计
无线视频监控终端侧通过数据的整合、分解模块,将发送的数据分解为多个数据流,网络侧采用多流调度机制,并且不同数据流采用不同载波承载,网络侧接收信号后将分解的多流数据进行整合。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