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ZOL首页 > 安防监控 > 技术方案 > 解决方案 >

地铁监控系统中的综合后备盘

地铁里的综合监控系统应用的技术研究

慧聪安防网 【转载】 2011年08月10日 06:19 评论
   综合后备盘

  车站车控室设置综合后备盘(IBP),实现紧急情况下(劫难及梗阻)相关重要设备的后备控制功能。根据不同站设备配置和车控室布置不同,宜采用一站一设计构思。每个车站控制室IBP柜、工作台的外形尺寸都应根据房间尺寸专门定制,控制室不仅要有高效的车站控制功能,而且在整体美观方面也有很高的尺度。

  系统集成方案

  早期地铁车站控制室的各系统都有自己的治理工作站,一般包括常规机电设备监控系统、信号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门禁系统、旅客信息系统(PIS)、防灾报警系统、广播系统(PAS)等的工作站。而一般的地铁车站通常只设置2名车站值班职员,要负责监管如斯多的机电设备,需要不断在各系统工作站的液晶显示(LCD)间切换,工作强度大。为了利便运营的集中操纵,产生了地铁综合监控系统的运用需求。地铁综合监控系统采用集成和互联的体系结构通常,采用集成的子系统主要有:电力监控系统(SCADA),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火灾报警系统(FAS),屏蔽门(PSD)或安全门(SD)系统,门禁系统(ACS);采用互联的子系统主要有:信号(SIG)系统,自动售检票(AFC)系统,闭路电视(CCTV)系统,广播(PA)系统,PIS,车载信息与安全防灾系统,无线通讯系统,时钟(CLK)系统。

  根据笔者对目前海内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实施情况的调研来看,从集成系统的范围和集成深度,系统集成方案可分为以下4种。可根据建设规模、本钱控制以及运营模式的需要选择实施不同的方案。

  信息集成方案

  信息集成就是留存目前各系统的分立局面,利用各系统提供的开放式数据接口,增加相应的数据收集、存储、分发和处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系统间的快速指挥。如南京地铁2号线采用信息集成方案,暂考虑只监督不控制。

  部门浅集成方案

  该方案对部门软硬件平台接近的系统进行集成,其长处是技术成熟、轻易实施、工程投资增加不大。该方案以知足各集成系统的正常功能为主,但因为集成的范围有限,对进步地铁系统整体运营操纵利便效果不大。如重庆轻轨的FAS、BAS系统,深圳地铁一期工程的FAS+机电设备监控系统(EMCS)+SCADA都可以看做这种集成方式。

  准集成方案

  准集成是将除通讯、信号和自动售检票系统外的大多数支撑系统集成为一个系统。该集成方案中各设备系统的软硬件平台接近,轻易实施,改善了目前各系统分散零乱的局面。如广州市轨道交通3、4号线已采用了这种集成方式,为这种集成方式提供了实施经验。

  深度集成方案

  该集成成将地铁的全部配套系统和支撑系统集成为一个系统,是一种理想的集成方式,但涉及面太广,工程实施难度大。该方案中综合监控系统完成各子系统的操纵、治理功能,使各子系统真正融入综合监控系统,简化了各子系统与综合监控系统的传输环节和系统间的接口,有利于系统的接口尺度化和保证明时性。正在实施中的广州地铁5号线、北京地铁5号线、成都地铁1号线、深圳地铁3号线等均采用这种集成模式,但目前还未建成投入运营。香港地铁、新加坡地铁有较成功的完全深度集成实施运用经验,可供内地地铁建设鉴戒。

  对于以上4种集成方案,笔者以为:与安全有关的系统宜采用准集成或深度集成的方式,在一个工作站界面上报警时弹出图形界面并有声光提示,能完成相关的操纵;只与运营治理有关的系统人机界面,宜采用信息集成或部门浅集成的方式,用辅助工作站实现对地铁全局各子系统实时信息的把握。

相关搜索:安防监控 
给文章打分 5分为满分(共0人参与) 查看排行>>
上一页 1 2 
本文导航
  • 第2页:地铁监控系统中的综合后备盘
视觉焦点
安防监控技术方案热点
排行 文章标题
TOP10周热门监控摄像机排行榜
  • 热门
  • 新品
查看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