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站在信息安全角度 人脸识别五大问题

      [ 中安网 转载 ]
    收藏文章 阅读全文 暂无评论

       随着算法的完善,生物识别技术已获得重大突破,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不断跨越用户接受的门槛,其市场呈快速爆发之势。其中,人脸识别的国内市场规模在未来五年有望达到千亿级别。尽管市场是十分看好的,但就人脸识别技术本身来说,技术要得意应用仍有许多需要克服的问题。此文是一个有十几年信息安全行业经验的从业人员,站在信息安全的角度探讨一下为什么不能在互联网上远程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识别身份,欢迎各路神仙拍砖。

      第一,网上识别身份是一个严肃的信息安全问题

      身份识别作为信息安全问题,本不用解释,要解释的是什么样的信息安全问题。具体来说,身份一词在汉语中有多种解释,抛开职务、学历、职称的属性信息,在信息安全领域,常见的就有账户身份识别和法定身份识别两种,举例来说,就是工作证和身份证的区别,经常有人混淆这两种应用场景。

      对账户身份的识别,可以用多种方式,用户名口令就是最常见的技术方式,安全一点的可以用U盾,总而言之,企业和用户愿意用什么技术就可以用什么技术,反正出了问题企业承担责任,除了隐私问题,只是企业行为导致局部风险。

      对法定身份的识别,则要严肃的多。毕竟应用范围广,影响大,涉及国家行为,要做充分考虑,一个处理不慎,就会导致全局的风险,甚至影响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

      2014年10月14日,BBC新闻报道“韩国的身份证系统将推倒重来”。报道称:韩国政府正考虑给17岁以上的公民发放新的身份号码,整个重建过程将耗资几十亿美元、耗时10年以上!重建的原因是自2004年以来,韩国在网上普遍采用基于身份信息比对的身份认证措施,导致韩国大量的公民信息被盗,全国5000万人口中有80%人口的身份证号和个人隐私信息,被黑客从银行和其他网络服务商的服务器中窃取。

      现在的问题是,在业务快速整合的互联网环境下,账户管理方和应用方甚至可以不是同一家,比如我们可以用qq号和qq密码登录各类论坛,大型公司(不仅仅是互联网公司)聚集了海量用户,在通过开放平台为这些用户提供和接入更多的互联网服务时,不可避免的要介入一些传统法定身份识别要求的领域,如银行开户,政务民生,由于国内在网上法定身份的识别方面技术和业务的不明确,才导致各类网上账户身份识别技术向网上法定身份识别业务发起挑战。

      为了避免无谓的争论(人脸识别技术用于账户身份识别不属于本文讨论的范围),显然,今天我们重点讨论的是互联网上法定身份识别能不能采用人脸识别技术。

    security.zol.com.cn true //security.zol.com.cn/607/6072247.html report 1987    随着算法的完善,生物识别技术已获得重大突破,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不断跨越用户接受的门槛,其市场呈快速爆发之势。其中,人脸识别的国内市场规模在未来五年有望达到千亿级别。尽管市场是十分看好的,但就人脸识别技术本身来说,技术要得意应用仍有许多需要...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阅读全文
    本文导航
    不喜欢(0) 点个赞(0)

    推荐经销商

    投诉欺诈商家: 010-83417888-9185
    • 北京
    • 上海